Python实现动态修改策略并集成AHM做优化预测
来源: | 作者:Colchis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3 | 4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tNavigator的Workflow功能具备强大的模块集成能力,能够将GD、MD、AHM等模块高效整合,大幅减少操作时间,便于模型调参;同时,其对Python接口的兼容性极强,可在Workflow中完成建模、数模构建及动态生产过程的参数调整。以下将通过一个简单的Workflow案例,展示tNavigator的强大功能。

Image
Image


一、问题描述
本文旨在实现当井含水率达到 90% 时,动态改变井的日产液量。具体而言,需将 Workflow 的模型变量值传递给应用脚本中的参数 rate,再通过智能历史拟合和优化模块(AHM),优化不同日产液量对应的最大累产油。

二、问题分析

  • 需通过 Python 接口判断井的含水率是否超过 90%;
  • 需定义变量 VAR_1,用于向参数 rate 传递数值;
  • 需设计函数实现上述含水率判断与参数传递功能。


三、问题解决步骤
1. 构建机理模型
创建一口生产井的机理模型,确保该井在计算过程中含水率能够达到 90% 以上,为后续动态调整提供基础条件。
2. 搭建 Workflow 框架在
MD 模块中打开 Workflow,依次添加以下工作流组件:

  • 生产井控制(预测):设置为定液生产模式;
  • 手动添加代码:用于实现核心功能逻辑;
  • 初始化或重新读取模型:保障模型参数的准确性;
  • 计算水动力学模型:支撑生产过程的数值模拟。

3. 定义变量与参数传递
在 Workflow 的默认模型变量中添加 VAR_1,设置其类型为 real,分布为Uniform(最小值 1000,最大值 5000)。通过手动添加代码,将 VAR_1 转换为字符串类型(使用 str (VAR_1) 避免数据类型错误),并传递给应用脚本中的参数 rate。
4. 编写核心功能代码
代码需实现以下逻辑(转换为 Workflow 可读格式):

其中,通过get_well_by_name获取目标井信息,判断其含水率(wwct [w])是否超过 0.9;若满足条件,则通过set_prod_limit设置该井的产液量(lrat=rate)。

5. 运行与验证
计算 Workflow 后,可观察到当含水率超过90% 时,井的产液量已按预期发生改变。

6. 集成 AHM 进行优化预测
点击 “智能历史拟合”,即可调用 AHM 模块,基于上述动态调整策略进行优化预测,分析不同日产液量下的最大累产油效果。


四、扩展应用

该 Workflow 可直接导出,在其他模型中加载后,只需修改相关参数,即可快速适配新的应用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