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花三年试错!工程师亲证:这款模拟神器让低渗透致密油藏EOR效率翻倍
来源: | 作者:Colchis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3 | 5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探索致密油藏潜力:tNavigator 助力加拿大油藏 EOR 精准模拟


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,“如何用更少的成本,挖出更多的原油” 始终是行业痛点。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某致密油藏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—— 通过 tNavigator 数值模拟技术,工程师们不仅精准评估了多种提高采收率(EOR)方案,更找到了最优开发路径,让难采储量 “动起来”。
 

复杂油藏,模拟 “看得更清”


开发生产曲线图
该油藏以低渗透率(30-300μd)为典型特征,传统单孔隙度模型(SP)难以捕捉裂缝与基质间的复杂流体交换。研究团队使用 tNavigator 构建局部双孔双渗模型(L-DP-DK),通过精细刻画有限增强裂缝区(LEFR)的渗透率分布,成功还原了真实的油藏流动规律:

  • 历史拟合误差比 SP 模型降低 23%,尤其对早期产气规律的模拟更精准;
  • 裂缝与基质的 “沟通效率” 被量化,为后续 EOR 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基础。

 

方案对比,CO₂驱 “效果更优”


基于 tNavigator 的多方案模拟功能,团队对连续水驱、CO₂驱、水交替气(WAG)三种技术进行了20 年预测,结果一目了然:

  • CO₂驱表现最佳:在基质渗透率 300μd、裂缝半长 150ft 的条件下,增量采收率可达 53%,远超水驱(因低渗导致注入效率低);
  • 核心原因:tNavigator 的流体性质模拟显示,CO₂驱能使原油黏度降低 2 倍、表面张力降低 10 倍,且气体突破时间延迟至 2 年(WAG 仅 4 个月)。

 

细节制胜,裂缝构型 “影响显著”


采用尖端对尖端和交错式拉链裂缝模式注入 10 年后,基质气体饱和度图(左)
尖端对尖端完井与交错式拉链完井的二氧化碳比例(右)
tNavigator 的精细化网格建模能力,让裂缝构型对采收率的影响因素更加具体:

  • 交错拉链式裂缝(平行重叠分布)比传统尖端对尖端构型,采收率高出 40%;
  • 模拟发现,这种构型能让气体前缘更均匀,波及效率提升,剩余油饱和度降低 15% 以上。

 

不止模拟,更是决策 “指南针”


使用高(左)、低(右)基质渗透率及不同注入时长时,单重与双重介质的采收率对比
从注入速率优化(10 MMscf/D 为最优)到基质渗透率敏感性分析(300μd 时采收率是 30μd 的 2.2 倍),tNavigator 的多参数分析工具帮助团队锁定关键变量,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明确指导:
“过去靠经验试错,现在用模拟预判 ——tNavigator 让我们少走了至少 3 年弯路。”  参与项目的工程师评价道。


致密油藏开发的难点在于摸不清规律,而tNavigator 用精准的数值模拟,让油藏流动可视化、方案效果可预测。无论是 CO₂驱的高效应用,还是裂缝构型的细节优化,每一个数据都在证明:好的工具,能让难采储量变成 “可兑现的价值”。